作为华南地区眼科医疗的标杆,中山大学眼科中心珠江新城院区与区庄院区以“精密医疗+急诊急救”的双轮驱动模式,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服务体系。
珠江新城院区以日间手术、青少年近视防控、高端眼科诊疗为特色,单日手术量突破百台;区庄院区则依托24小时急诊体系与复杂手术中心,年处理急症病例超两万例。
两大院区通过功能互补,形成“疑难手术去珠江新城,急症重症找区庄”的精密就医格局。
一、珠江新城院区:精密医疗与青少年眼健康的“科技引擎”
1. 日间手术:24小时完成从入院到出院的全流程
珠江新城院区日间手术中心采用“预住院-手术-改善”一体化模式,患者可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白内障、青光眼等常规手术。
以全飞秒激光近视矫正为例,手术时长缩短至3分钟,术后2小时即可修养日常用眼。
2. 青少年近视防控:国境内头一个近视防控门诊的实践样本
自2019年开设国境内头一个近视防控门诊以来,珠江新城院区累计为超50万人次青少年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通过“AI验光+散瞳验光+眼轴测量”三重筛查体系,可提前3年预测近视风险。
门诊引入的“户外活动积分制”管理,使参与儿童近视发生率降低。
3. 高端诊疗:5G+手术机器人的技术突破
珠江新城院区配备的5G远程会诊系统,可实时连接国内外眼科医师进行联合诊疗。
手术机器人已实现青光眼引流阀植入误差小于0.1毫米,复杂视网膜脱离修复成功几率提升至新高。
4. 交通与预约:地铁直达的便捷就医
珠江新城院区毗邻地铁5号线珠江新城站,步行5分钟可达。
通过正式APP可提前预约特需门诊,医师号源开放后30秒内即被约满,周末日均接诊量突破1500人次。
二、区庄院区:急诊急救与复杂手术的“生命防线”
1. 24小时急诊:国境内头一个眼科急症科的救治实录
区庄院区急诊科自2021年成立以来,累计处理视网膜脱离、化学伤等急症病例超6万例。
凌晨接诊的眼球穿孔患者,可在15分钟内完成初步处理,24小时内安排手术。
2. 复杂手术:多学科协作的“眼科航母”
区庄院区手术中心配备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系统,切口缩小至2.2毫米。
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复杂病例,通过“眼底科+内分泌科+麻醉科”多学科会诊,使患者视力提升比例增加。
3. 便民门诊:慢性病患者的“一站式服务”
区庄院区便民门诊为青光眼、干眼症等慢性病患者提供直接开药、复查服务,日均服务量超800人次。
保留的人工挂号窗口,方便老年患者就医。
4. 交通与停车:地铁接驳的应急通道
区庄院区距地铁5/6号线区庄站步行8分钟,急诊科设有救护车专用通道。
周边停车场可容纳200辆车,急诊患者享优先停车权。
三、核心差异:技术深度与应急速度的双重支持
1. 诊疗方向:珠江新城主攻“高精尖”,区庄院区侧重“全急重”
珠江新城院区聚焦遗传性眼病基因检测、微米级手术机器人等头部技术,年开展新技术项目超20项。
区庄院区则以眼外伤急救、急性青光眼处理为核心,急诊科医生需掌握全眼科急救技能。
2. 设备配置:珠江新城“智能诊断”,区庄院区“快速筛查”
珠江新城院区引入的AI眼底照相系统,可在30秒内完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更准率提升。
区庄院区急诊科配备的便携式眼压计,5分钟即可完成青光眼初步筛查。
3. 患者群体:珠江新城“青少年+高端”,区庄院区“全龄+急症”
珠江新城院区青少年患者占比高,特需门诊中企业家、明星等高净值人群占比大。
区庄院区急诊科夜间接诊患者中,外来务工人员占比高,便民门诊则以老年慢性病患者为主。
四、协同发展:双院区构建的眼科医疗生态
1. 绿色通道:急诊患者的“无缝转诊”
区庄院区急诊科发现的复杂病例,可通过5G专网实时传输影像至珠江新城院区医师组,10分钟内制定手术方案。
2. 人才流动:医师双院区坐诊制
珠江新城院区的陈伟蓉医师(白内障并发症率低)每周固定在区庄院区开展复杂白内障手术,区庄院区的汪振芳医师(眼外伤经验充足)每月在珠江新城院区主持急症病例讨论。
3. 科研联动:双院区共享地区重点实验室
眼科学地区重点实验室设在珠江新城院区科研楼,但区庄院区临床医生可随时申请使用基因测序、类器官培养等平台,推动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
五、未来展望:双院区驱动的眼科医疗升级
珠江新城院区二期工程将新增日间手术床位,引入术中OCT导航系统,使复杂眼底手术时间缩短。
区庄院区急诊科计划扩建至5000平方米,增设急性眼病改善中心,形成“急救-手术-改善”闭环。
两大院区通过5G专网构建的“云眼科”平台,已实现粤港澳大湾区10家基层医院的远程会诊覆盖。
从珠江新城的智能手术室到区庄院区的24小时急诊灯,中山大学眼科中心以“技术突破+应急支持”的双核模式,重新定义了眼科医疗的服务边界。
当5G机器人精密剥离视网膜,当急诊科15分钟稳住眼球穿孔,这场跨越天河与越秀的医疗接力,正在为无数患者守护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