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邢台眼科医院一楼东侧的斜视与小儿眼科诊区,每周都能看到家长带着孩子安静等待的身影。
诊室门口的电子屏上滚动着几位医生的名字和出诊时间,其中“韩惠芳”这个名字出现的频率并不算更高,但总被不少家长反复确认——周一和周三上午,这两个时间段成了许多家庭预约挂号的优选。
团队中的核心力量
韩惠芳医生作为学科带头人,每周固定两天上午接诊。
诊室里的她常备着一叠卡通贴纸,面对紧张的孩子时,总会用温和的语气引导:“来,看看这张图里的小动物藏在哪里?”
一位家长回忆,自家孩子头一次检查时吓得直哭,韩医生从抽屉里拿出玩具车转移注意力,五分钟就完成了初步检查。
“她总能找到和孩子沟通的密码。”这样的细节让很多家长感到安心。
时间表里的就诊智慧
诊区的挂号系统显示,周四和周六上午是科室主管韩爱医生的接诊时段。
不少复诊患者会特意选择这个时间,他们发现韩医师习惯把复杂病例安排在上午处理,能更专注地与家属沟通治疗方案。
周五上午孙卫锋医生的诊室则常有外地患者,有位石家庄的家长分享:“孙医生看完检查报告后,直接画了张示意图解释手术原理,连老人也能听懂。”
新生代力量的特色守护
周二上午的诊室里,刘媛医生正在教年轻妈妈如何帮孩子做视觉训练。
她桌上摆着自制的视力训练图册,用不同颜色的标记区分难度等级。
周六上午出诊的刘素江医生被家长们称为“周末救星”,曾有家长在社交平台留言:“孩子开学后发现看黑板模糊,幸亏周六还能挂上医师号。”
诊区西侧代书英医生的诊室总比其他房间多放两把椅子,她说:“很多家庭是祖孙三代一起来询问,得让他们坐得下。”
诊室之外的温暖延伸
住院部十三层的病房区,护士站旁贴着显眼的温馨提示:“术后复查请提前致电3237132”。
这里收治的患儿家长组建了互助群,群文件里详细整理着各位医生的出诊规律。
有家长发现,韩惠芳医生虽然只在门诊出诊,但遇到紧急情况时,病房护士会帮忙协调她到住院部查看患儿。
选择合适时机的建议
对于初次就诊的家庭,导诊台工作人员建议:复杂斜视病例可选择韩惠芳医生的接诊时段,她有更充足的时间解释检查结果;
弱视改善期复查不妨试试代书英医生的下午门诊;若需要多学科会诊,医师韩爱军的周四上午时段能更好协调各科室资源。
诊区墙上的电子屏实时更新候诊人数,早上九点前和中午临近下班时段的候诊压力相对较小。
从门诊一楼的候诊区望去,斜视与小儿眼科的标识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那些标注着不同医生名字的诊室门牌,不仅是时间表的排列组合,更承载着每个家庭对光明的期待。
当家长握着检查报告穿梭在诊室与检查室之间时,墙上张贴的医生出诊表就像无声的指南,为不同需求的家庭点亮了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