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醒来视力清晰的秘密背后,隐藏着一个容易忽视的健康隐患。
“医生,我这副角膜塑形镜都戴两年了,看起来还挺新的,能不能再戴半年?”作为一名眼科医生,我经常面对家长这样的疑问。
很多家长在花费数千元甚至上万元配镜后,都希望尽量延长使用时间。
这种“节省”的想法可以理解,但背后隐藏的风险却不容小觑。
不久前,一位妈妈带着上初中的孩子来就诊,孩子抱怨眼睛较近总是干涩、有异物感。
检查发现,佩戴超过两年的镜片表面已经出现了细微划痕和蛋白质沉淀,导致角膜上皮有轻微损伤。
而这副“超期服役”的镜片,正是问题的根源。
01 角膜塑形镜的“退休”时限
国内药品监管管理局明确规定,角膜塑形镜的更换周期为1年,较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一年半。
这个时间规定不是随意确定的,而是基于科学实验数据和大量临床观察的结果。
镜片包装上标注的保质期(通常为5年)指的是未开封状态下的保存时间,而非使用期限。
这就像日抛隐形眼镜,即使离保质期还远,也必须当天佩戴当天丢弃。
随着使用时间延长,镜片会出现自然老化现象。
制作角膜塑形镜的材料为增加透氧性加入了硅和氟化物,这些成分会加速镜片表面干燥,更容易吸附泪液中的蛋白质和脂质。
即使护理得当,一般使用1-1.5年后也需要更换。
如果护理不当,更换周期可能更短。
02 超期佩戴的三大健康隐患
透氧性下降是较常见的问题。
镜片蛋白质和脂质沉淀日积月累,会堵塞氧通道,导致镜片透氧性能显著下降。
角膜需要充足的氧气来维持健康,长期缺氧可能引发角膜水肿、新生血管等严峻问题。
镜片划痕和变形会直接伤害眼睛。
即使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小划痕,也可能摩擦角膜上皮,导致角膜划伤。
镜片变形则会使受力不均匀,不仅影响矫正结果,还可能造成角膜不规则变形。
近视控制结果大打折扣。
研究表明,角膜塑形镜佩戴的防控结果在1年左右达到较佳,超期使用后控制结果会逐渐下降。
同时,青少年的眼部参数和近视度数会在一年内发生变化,导致原镜片不再匹配。
超期使用的镜片可能成为“细菌温床”。
蛋白质沉淀和脂质沉淀不仅可能引起眼睛红、痒等不适,变性的蛋白质还会导致眼睛炎症等问题。
03 出现这些信号,立即更换镜片
即使未到规定的更换时间,出现以下情况也需立即更换镜片:
白天视力明显下降是镜片功能减退的明显信号。
如果镜片检查没有划痕或沉淀,但塑形结果没有以前好,说明镜片可能已经需要更换了。
镜片表面有太多蛋白沉淀和油脂,且通过清洗不能***,佩戴时产生疼痛感,就需要考虑换片。
如果镜片出现发黄、变形等明显老化迹象,也应及时更换。
镜片有破损,即使只是一个小裂痕,也必须立即停止使用。
同样,镜片有非常多、密、深的划痕时,继续佩戴可能会划伤角膜。
孩子近视度数明显增长,裸眼视力无法满足需求,即使镜片本身完好,也需要根据新的眼部参数定制新镜片。
当角膜形态发生变化,如散光较以前增加,原来的镜片可能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眼睛状况。
04 如何延长镜片使用寿命
正确的日常护理至关重要。
每天应使用正规护理液浸泡、生理盐水清洗镜片,并清洗镜片盒及吸棒。
每周使用AB消毒液或双氧水去除镜片上的蛋白质肯定不能用自来水清洗镜片。
注意佩戴卫生。
取戴镜片前必须深度清洁双手,指甲定期修剪,避免划伤镜片和角膜。
镜片盒每三个月更换一次,防止细菌滋生。
身体不适时暂停佩戴。
当出现发烧感冒、皮肤过敏等情况时,身体抵抗力低下,应暂时停止佩戴角膜塑形镜,以免增加角膜感染风险。
定期复查不可少。
严格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让正规人员检查镜片状况和角膜健康。
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镜片,避免对眼睛造成不可逆损伤。
05 关于更换周期的常见疑问
“镜片看起来很新,也需要按时更换吗?”
即使镜片看起来完好,其内部材质可能已经老化,透氧性下降。
同时,孩子的眼睛参数和度数可能已经发生变化,旧镜片不再适合当前需求。
“能不能只换一片?”
一般建议同时更换双眼镜片,因为双眼的佩戴时长和使用情况通常相似。
如果只更换单眼,可能导致双眼视物不协调,影响视觉质量。
“停戴期间算在使用时间内吗?”
停戴期间镜片虽未使用,但其材质仍在自然老化。
计算使用时间应从头一次佩戴开始算起,而非按实际佩戴天数计算。
“不同品牌的使用寿命有差异吗?”
主流品牌的角膜塑形镜使用寿命大致相同,一般为1-1.5年。
个别品牌可能因材质和工艺不同有细微差别,但总体差异不大。
一副角膜塑形镜的价格不菲,但与其潜在的风险相比,按时更换是对孩子眼健康的较佳投资。
正如医师所言,超期佩戴角膜塑形镜可能带来超出想象的危害。
下次复查时,不妨主动请医生检查一下镜片状况。
记下开始使用的日期,在1年到1年半这个时间点提前规划更换事宜。
明亮的眼睛值得较好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