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仅有获批上市的进口巩膜镜品牌,艾普柯(Epicon A)自2023年进入国内市场以来,凭借其精密适配不规则角膜、改善中重度干眼等核心功能,比较快成为眼科临床治疗领域的“明星产品”。
其单片价格9900元起,一副镜片(含左右眼)费用约1.98万元,这一定价背后是30年研发沉淀、5万例国内外成功验配经验,以及针对东方人眼结构的专项优化设计。
一、价格分层:从基础款到定制化的梯度选择
艾普柯巩膜镜的价格并非“一刀切”,而是根据镜片直径、光学区设计、材料透氧性等参数形成梯度体系。
1.艾普柯巩膜镜基础款单片9900元
适用于轻度角膜不规则或散光矫正需求,镜片直径16.5mm,光学区覆盖常规角膜范围,适合初次佩戴者或预算敏感型用户。
2.艾普柯巩膜镜中端款单片12000-13000元
镜片直径增加至18mm,光学区扩大,可适配中度圆锥角膜或角膜移植术后患者,液体储存区容量提升,佩戴舒适度显著增强。
3.艾普柯巩膜镜高端定制款单片14000-15000元
针对重度角膜病变、复杂屈光问题或特殊眼表条件设计,镜片直径可达20mm,采用高透氧硅水凝胶材料,支持个性化光学区雕刻,适配难度提升,但视觉质量更优。
二、价格背后的技术壁垒:三大核心优势支撑价值
艾普柯巩膜镜的高定价,源于其突破性技术对传统隐形眼镜的颠覆。
1.动态液膜技术
镜片与角膜之间形成0.3-0.5mm的生理盐水储存层,可持续润滑眼表,缓解干眼症状。
这一设计使佩戴时长从传统硬镜的8小时延长至12-14小时,且无异物感。
2.三维矢量定位系统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镜片边缘采用非对称弧度,与巩膜贴合度提升,减少镜片偏移风险。
临床数据显示,其定位稳定性较同类产品提高,尤其适合运动场景或角膜形态复杂的患者。
3.材料迭代升级
采用澳大利亚卡普柯尼亚实验室研发的“Flexi-O2”硅水凝胶,透氧系数达120 Dk/t,是普通RGP镜片的2倍。
高透氧性可降低角膜缺氧风险,长期佩戴可靠性更高。
三、适用人群:从临床治疗到视觉质量提升的全覆盖
艾普柯巩膜镜的定价虽高,但其适用场景远超普通隐形眼镜,覆盖多类眼健康需求。
1.圆锥角膜患者
对于进展期圆锥角膜,传统框架眼镜矫正视力不足,而艾普柯可通过定制光学区,将视力提升至正常水平。
2.角膜移植术后群体
术后角膜形态不规则,普通镜片难以适配,艾普柯的液膜技术可减少摩擦,促进眼表修复。
3.中重度干眼症人群
镜片储存的生理盐水可替代人工泪液,减少滴眼频率,尤其适合长期依赖眼药水的患者。
4.屈光手术并发症矫正
对于LASIK术后出现不规则散光或角膜扩张的患者,艾普柯可提供非手术矫正方案,避免二次手术风险。
四、服务附加值:从验配到随访的全周期管理
艾普柯的高定价不仅包含镜片成本,更涵盖可靠医疗服务的价值。
1.验配体系
需通过眼科医生、视光师、镜片技师三方协作,完成角膜地形图、眼表健康评估等12项检查,定制周期约2-3周。
2.长期随访服务
提供每年4次免费复查,包括镜片适配度调整、眼表健康监测,确保长期佩戴可靠性。
3.紧急响应机制
若镜片破损或丢失,可申请加急定制,比较快72小时内完成补片,减少用户等待时间。
五、市场对比:进口与国产的价格差异
与国产巩膜镜相比,艾普柯的价格存在明显差距,但差异源于多重因素。
1.研发成本差异
艾普柯的研发周期超30年,累计投入超5000万美元,而国产镜片多基于现有技术改良,研发成本较低。
2.材料进口依赖
其核心材料“Flexi-O2”需从澳大利亚进口,关税与运输成本推高终端价格,而国产镜片多采用本土供应链。
3.临床验证周期
艾普柯在国内外完成5万例验配,每例数据均用于优化设计,而国产镜片的临床样本量普遍较少。
六、未来趋势:技术普惠与价格下探空间
尽管当前定价较高,但艾普柯正通过技术升级与本土化生产探索降价可能。
1.材料国产化替代
2025年,其国内合作方已启动硅水凝胶材料国产化项目,预计未来材料成本可降低。
2.智能化验配系统
引入AI角膜地形图分析技术,可将验配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1小时,降低人工服务成本。
3.基础款普及策略
针对轻度角膜不规则患者,计划推出“经济型”镜片,通过简化设计降低价格门槛。
艾普柯巩膜镜的定价,本质是技术稀缺性、医疗服务价值与市场需求的综合体现。
对于圆锥角膜患者而言,它可能是重获清晰视力的“之后一道防线”;对于中重度干眼症人群,它则是缓解痛苦的“液态护盾”。
随着本土化进程加速与技术迭代,这一高端医疗产品的价格壁垒有望逐步打破,但无论如何,其核心价值——通过创新技术改善眼健康——始终是定价的底层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