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白内障等眼科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人工晶体作为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手段,其市场需求也持续增长。
为了降低患者就医负担,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我国近年来不断推进高值医用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简称“集采”)。
2025年,人工晶体集采政策再次迎来新动态,本文将详细解读人工晶体集采政策的落地时间及具体政策内容。
一、人工晶体集采政策背景
人工晶体又称人工晶状体,是一种通过手术植入眼内以替代混浊晶状体的医疗器械。
它对于重获白内障患者的视力至关重要。然而,由于人工晶体属于高值医用耗材,其价格一直较高,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
为了降低人工晶体的价格,提高患者的可及性,我国决定对人工晶体进行集中带量采购。
二、人工晶体集采政策落地时间
根据新的政策消息,2025年人工晶体集采政策将继续在国内范围内深入推进。
具体落地时间因地区而异,但大多数省份已经或即将在年内执行新的集采政策。
例如,广东省、陕西省等省份已在2024年5月底至6月初执行了第四批我国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中选结果,其中包括人工晶体类医用耗材。
其他省份也将陆续跟进,确保集采政策在国内范围内得到有效实施。
三、人工晶体集采政策详细内容
采购范围:
本次集采的人工晶体类产品包括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人工晶体耗材(不包括硬性人工晶体、有晶体眼人工晶体)、粘弹剂等。同时,集采政策还涵盖了与人工晶体配套使用的推注器等相关耗材。
采购周期:
人工晶体集采的采购周期通常为两年,确保医疗机构在采购周期内能够稳定供应中选产品,并优先使用中选产品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中选产品降价幅度:
根据第四批我国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结果,人工晶体类耗材中选产品的平均降价幅度达到了60%。这一降价幅度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人工晶体的可及性。
医疗机构采购要求:
医疗机构在采购周期内需要优先使用中选产品,并确保完成协议采购量。同时,部门将加强对医疗机构采购情况的监测和考核,确保集采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中选企业供应确保:
为确保中选企业能够按时按量供应产品,部门将加强对中选企业的监管和督促。中选企业需要按照采购合同备货供货,并选定配送企业负责产品的配送工作。此外,中选企业还需要建立应急储备、库存和产能报告制度,以确保在产能不足时能够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确保供应。
支付政策:
对于中选产品,部门将按照中选价格进行支付。对于非中选产品,支付标准将不得高于同类中选产品的较高中选价格。这一政策旨在鼓励医疗机构优先使用中选产品,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
四、人工晶体集采政策的影响
人工晶体集采政策的实施对患者、医疗机构和中选企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患者而言,集采政策降低了人工晶体的价格,提高了患者的可及性和满意度。对医疗机构而言,集采政策有助于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对中选企业而言,虽然面临降价压力,但通过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仍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工晶体集采政策是我国推进医疗改革、降低患者就医负担的重要举措。
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人工晶体的价格将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就医体验将得到提升。同时,医疗机构也将受益于采购成本的降低和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集采政策的持续优化,人工晶体等高值医用耗材的集采工作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